- 发布日期:2025-04-14 05:12 点击次数:63
作者:朱晓帆
前一段时间,“把电影票根留好”成了不少景区的宣传热点。随着《哪吒2》的爆火,不少景区、商场抓住了这一商机,推出了凭电影票根享受餐饮、文旅、购物等多方面的优惠甚至免费活动,让电影的热潮为周边经济带来了新的流量。
除了电影票根,演唱会票根、展览票根、机票票根,都具备拉动周边经济的潜能:2024年上海博物馆“金字塔之巅:古埃及文明大展”启幕,上博周边的商圈便联合展览开展了一系列促消费活动,开展仅四个月,大展接待观众人数突破100万名,带动周边商业、酒店、旅游、演出等消费超百亿元;今年2月,刀郎在济南举办巡回演唱会,山东各地景区开启联动优惠,免票、折扣、赠票等福利满满,歌迷与游客都能畅享多重特惠,让“好客山东”家喻户晓……
一张小小的票根,也有如此大的杠杆?试想一下,演唱会散场后,票根附带的优惠属性会吸引歌迷们涌入商超;博物馆的游客凭借票根在周边商场解决了“停车难”的问题,自然会持续解锁消费;游客看一场电影可以多次在不同城市不同景点通过票根享受优惠,既拉动了消费,又达成了反向宣传。“票根经济”看似是一种简单的“宠客”行为,实际上,它不但串联起了不同的消费领域,更打破了文体、娱乐、交通、商圈这些不同领域之间的“结界”,从而撬动了消费链条,达成了一种联动经济。
可以说,“票根经济”的兴起及其带来的效应是值得借鉴的——消费者凭借着票据所转化的优惠凭证,进而在后续场景中能够持续消费,从而把单一的场景拓展到综合消费中去,形成延伸的消费链,刺激更多消费行为的产生。诸如凭借免费儿童乐园引流的商超、依靠民俗文化活动引流的步行街等等,无一不是融合消费的体现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这些消费以外的价值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切身的实惠,从而提升了消费意愿,而商家也通过这些合作拓展了更多的消费群体。
流量有了,也要思考如何留量。当下,“票根经济”大部分还依赖于政府补贴和商家让利,纸质票根辨别真伪也需要更多技术手段的参与和支持,同时,依靠文体引流所带来的经济周期有限,不能形成长期的消费生态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思考。如何在平衡收支的情况下创新融合消费的形式、强化优惠力度,让协同效应带来的短期流量变为长效发展动能,还存在许多的提升空间。
正如《哪吒2》的经济贡献不只在于票房收入,更在于无限衍生的“周边消费”,消费领域始终活力满满,而激发的关键在于创新模式。未来,我们期待着“票根经济”发挥更多的潜力,也期待着更多的“双向奔赴”可持续、可复制。